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公民个人信息极易泄露。公民个人信息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交易,往往被不法分子大量窃取、利用,催生电信网络诈骗等关联犯罪,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管理秩序。打击利用互联网出售、提供、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切断其与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的犯罪链条,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019-11-30
被告人袁德飞以盈利为目的,未经相关影视作品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他人影视作品,非法经营数额为1402513元,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情节特别严重,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违法所得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2019-08-12
2018年1月23日,中央政法委召开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始。
2019-08-12
员工将企业新款服装偷拿给同行业人员,泄露相关信息,导致服装款式、面料、细节被抄袭模仿,造成企业经济损失,最终将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近日,常熟法院审结一起违反保密协议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
2019-08-12
专业方向:刑事辩护
律师证书编号:11101201110323169
简介: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北京崇学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法学会会员,北京市劳动法学会会员,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家事专委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实务研究会副秘书长,东城区调解协会会员,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东城交通支队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涉法涉诉信访化解专家”,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法苑民家”矛调室调解员。
曾获得“北京市优秀公益律师”,“海淀区优秀律师”,“东城区优秀公益律师”等荣誉称号,拥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扎实的法律业务功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业务水平。代理和辩护意见全面、深入、有力,执业至今,完成了8个改判案例(含婚姻继承、劳动争议、刑事案件等)、2个无罪辩护案例、2个一审败诉二审调解的案例,以及多个典型且具有研究价值的案例,所代理的案件基本都获得了当事人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2014年5月,由北京市律协选派参加全国律协首届青年律师示范性培训班,并获得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颁发的继续教育课程证书。
在律师参与涉法涉诉案件中,2018年和2019年成功化解了两个上访多年的信访案件,获得了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的高度好评,常务副会长张景荪及副会长王越宏在每次的年度大会上予以点名表扬,为首都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我代理的刘某某故意杀人案(二审),一审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二审经过我有力的辩护,找出疑点,发现瑕疵,最终北京市高院改判为无期徒刑,实现了“由死到生”的巨大转变。该案例被北京市律师协会选中并收录于《刑事二审再审改判案例》一书,该书跨越30年,收集了17个典型案例,于2017年12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全方位、多维度、多视角展示了一个个鲜活改判案例的全貌,贴近律师、贴近实践、贴近真实,这对于科学总结诉讼业务实践经验,正确指导律师开展诉讼代理业务,乃至准确认识律师在司法审判中的角色与定位,增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集体共识和认知,均具有积极意义。近期,《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在个案中的体现》一文将刊登在《民主与法治周刊》上。